唐卡请购QQ:774952713    唐卡请购电话:13109771200 

《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宁玛系列》概述


 《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是青海民族出版社策划、整理和编辑出版的藏文大型古籍经典系列丛书,分噶举、宁玛、格鲁、萨迦四大系列,每个系列有20卷,约1600万字,共80卷,约6400万字。作者分别为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松赞干布、吞米·桑布札、宇妥·云丹贡布、居·米旁、隆钦饶绛巴等60多位著名学者。他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造诣的学者或高僧大德,为藏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古老悠久的藏族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蕴藏量,它素以“十明”文化著称。这套丛书的绝大部分内容就是藏族众多著名学者对“十明”文化诸多根本典籍的诠释、校正、补充、注疏,并根据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需要予以创新和发展。本丛书所列经典论著就是他们的代表作,这些经典论著曾在11世纪至19世纪对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藏族古典文化十大学科的经典集成,亦称“藏族文化的百科经典”,是几个世纪以来,影响藏族思想文化和学科发展的重要经典。藏族“十明”文化可以说是源于古印度,而盛于藏族地区。通过多个世纪的研究、探讨、创新和发展,“十明”文化不断趋于成熟,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十明”文化传统上分为五大明和五小明。五大明是工艺学、医学、声明学、因明学和内明学。五小明是韵律学、修辞学、辞藻学、戏剧学和历算学。
  宁玛派藏语为旧派之意,其教法属藏传佛教前弘期所传的“旧密”,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它的创立比藏传佛教其他教派早300年,是在公元8世纪从入藏印度高僧莲花生、无垢友、法称、佛智、寂藏大师那里传承下来的。该派僧人均戴红帽,故俗称为“红帽派”,也有典籍称“红教”。相比于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宁玛派无论从组织、教义、经典、供奉的神佛等诸多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宁玛派僧人无论是学经,还是著述经论,一般重密轻显。宁玛派教法传承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诸佛密意传、持明表示传、常人耳闻传等三种;又有亲承语旨的授记传、有缘的掘藏传、发愿的印付传三种,还有远者经典传承,近者伏藏传承,深奥净相传承,以及其他法门传承等传授方法。大圆满法是宁玛派教义不同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特有的教法,是无上瑜伽。宁玛派普遍认为其教法源于古印度,其教义主要有外三乘、内三乘和密三乘。
  对藏族历史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宁玛派寺院,有坐落在西藏的札囊县境内的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末)和多吉扎寺、敏珠林寺等。在四川省有甘孜州白玉县的噶陀寺,德格县的佐钦寺,还有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的白玉寺和达日县的查朗寺,海北州刚察县的沙陀寺,海南州共和县的当家寺,黄南州泽库县的和日寺等。目前国内共有宁玛派寺院约925座。《宁玛系列》20卷由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境内著名宁玛派寺院香赤寺佛学院僧侣堪布·格登、久美希热、慈诚南斗、官却加参、加华桑保、更桑诺布等历时6年整理完成。
  《宁玛系列》第一卷是松赞干布所著《嘛呢全集》(上、下卷),上卷包括《大悲观音千佛大史》《佛说大乘庄严宝箧经》《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松赞干布传》《吉登旺秀太子本生》《松赞干布二十一行》《大慈悲修习法》《注释分支注释总纲要》;下卷是松赞干布对亲属大臣们讲的各种教诫以及《誓愿阐微》《国王夫妇隐逝》《对臣民的遗训》等。书中还收集了不少古代藏族神话,聂赤赞普和直贡赞普的传说,以及修建大昭寺的传说等。每个故事有一个中心内容,并穿插很多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第二卷和第三卷为《共同学》(上、下卷)。《共同学》(上)是由藏文创始人吞米·桑布札等著。藏史典籍中记载:吞米·桑布札返藏后曾写过8部有关藏文语法的论著,但时至公元9世纪上半叶,朗达玛大肆进行灭佛活动,使桑布札8部语法论著中除《三十颂》和《音势论》(亦称《添性论》和《入性论》等)两部外,其他6部全部销毁。《三十颂》和《音势论》这两部藏文语法著作至今尚存,成为学习藏文不可缺少的语法教材。藏族历代学者曾对这两部语法论著撰写过很多注疏。《共同学》(上)是一部解释藏文语法的奠基之作《三十颂》和《音势论》为主的著作,是专门研究藏文语法的规范和添接规律的论著。其中《三十颂》说明藏文30个字母的结合规律和藏语的构词造句方法;《音势论》是研究藏语音势变化和词义变化规律的藏族语言学专著。除此它还研究了一些藏传佛教显密典籍中的藏文语法理论和辞藻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对《诗镜注》注释本《妙音欢歌》的赏析。《共同学》(下)由藏医药学的奠基人宇妥·云丹贡布等著,内容包括《佛像度量经》《工艺宝箧》《工艺学》《甘露藏八支》《医学四续释难》《脉络与小便》《药方炮制》《韵律学》《阴阳观察》《莲池舞》《量象学》《量象学科》《天干地支》等14部论著组成。
  第四卷是由居·米旁所著《因明学》。“因明”是印度梵文佛教名词,“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明”指知识、智慧。因明学包括逻辑学和认识论两部分。居·米旁是一位博学多闻、才华横溢的宁玛派大学者,著有关于声明、因明、医明、历算、诗歌、议论、课诵、仪轨、显密佛教等学科领域的著作达30多部,特别是对因明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第五卷是由居·米旁等著《俱舍论》。《俱舍论》是古印度梵文本《阿毗达磨俱舍论》的简称。原作由古印度著名高僧、佛学家世亲著,我国唐代高僧玄奘翻译,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过渡时期的重要佛学论著,是小乘佛教思想与大乘佛教思想比较研究的奠基之作。内容反映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的说一切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和修行的主要学说,但也吸收了经量部的许多观点,有藏译本。居·米旁的书主要论述小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并对古印度《俱舍论》作了系统的诠释和论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诸多佛学观点,为进一步完善藏传佛教俱舍理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