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请购QQ:774952713    唐卡请购电话:13109771200 

旧译宁玛派九乘概要

  虽然概括这些乘的道理有许多,但按照不共前译宁玛派自宗大圆满的观点而言,可以分为九乘。即因三乘、外三乘、内三乘。其中因三乘包括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自己从善知识处听闻佛法,并将所闻之义传授他人故称声闻;最后有者不依靠他者独立自主便能现前超胜三有轮回之果,故而称缘觉;为成就圆满菩提,利他心不怯懦、勇往直前,故称菩萨。诠释修持此三乘可获得相应之果的途径,是故称为法相,并且此三乘只是获得自果的直接因、获得究竟大菩提果的间接因,并非是果转道用,为此称为因三乘。
  外三乘分事续、行续、瑜伽续,事续主要宣说外在的事宜,故称为事续;行续见行平等受持,因此称为行续;瑜伽续主要宣讲内在修行,故而称为瑜伽续。此三乘与因乘的方式相似并且从他处寻觅悉地,因而称为外三续。
  内三乘包括大瑜伽(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努约嘎)、明点瑜伽(阿底约嘎)。与外续相比,尽管有许多超胜之处,但归纳而言,因见修行不同故称为无上续部。如果详加分析,则主要讲述方便生起次第为父续,称为大瑜伽;主要宣说智慧圆满次第的为母续,共称随类瑜伽;主要宣讲双运光明次第的为无二续,也叫明点瑜伽。此三乘证悟轮涅为净等,并且不从他处寻求悉地,所以称为内三续。
  如是乘的所有分类均可包括在此九乘次第中。如《集密意续》中云:“决定胜义乘,决定有三种,集聚招引乘,苦行明觉乘,随转方便乘。”此中所说的三乘每一乘又各自分三,决定共有九乘。
  如此九乘次第下面稍广加以说明。总的来说,乘也并不决定有九种,声闻缘觉乘所宣说的暂时相似之解脱果位以及能获得此暂时果位的相似道均可包括在大乘中,因而并非是大乘以外的他乘;菩萨乘与外三续部对于究竟菩提果位与能获得的正道,只是笼统地讲述了,而并未圆满阐明,因此可包括在无上密乘之中,别无他乘;内三续中的下二续(玛哈、阿努)可包括在明点瑜伽(阿底约嘎)中,此外无有他乘。所以说,究竟阿底约嘎唯一乘才决定是大菩提的直接因。这与《大海续》所说的“各自佛法大海续,此说以此为此说,诸义此中均圆满”意义相同。
  如果按照各自的法义加以分析,则因相三乘中第一声闻乘,入门:护持得而未失七种别解脱戒中的任意一种;见解:虽然已了达了五蕴所摄的一切法人我为空性,却认为两种细微无分法我为实有;修持:观修九等至之寂止与四谛十六行相的胜观;行为:行持十二头陀行等;果位:预流、一来、无来、阿罗汉四种每一个都包括向与果两种共有八果。
  第二缘觉乘,入门:与声闻乘相同;见解:在证悟人无我的基础上,又证悟了所取无自性,因此证悟了一个半的无我;修持:观修十二缘起生灭而断定十二空性;行为:与声闻乘相同;果位:利根者得麟角喻独觉果位,钝根者获得鹦鹉喻独觉果位。
  第三菩萨乘,有唯识宗与中观宗两类。入门:受愿行菩萨戒。见解:唯识宗既证悟了所取无自性也证悟了能取之心识为空性,然而却承认自明心识本体不空,虽然他们自认为已经证悟了二无我,但实际上若以中观衡量,还未证悟细微的法无我;中观宗彻底证悟了诸法二我为空性。修持:唯识与中观宗均修持不共三十七道品。行为:行持六度。果位:暂时获得十地,究竟获得第十一普光地。由于此三乘能集聚于佛刹,并且是招引所化众生趋入解脱之道,故称为集聚招引乘。
  外三续中第一事续,入门:依靠宝瓶水及五佛冠灌顶来成熟。见解:证悟法性清净天尊。所谓的法性清净天尊是指自之心性明空离戏智慧,之后如果观修世俗现分完全为清净天尊之自性,则最终将见到彼等世俗法成为清净天尊。修持:观修四真如,一、自尊真如:在自己为真如的见解中安住。二、本尊真如:一般事续中不将自己观想为誓言尊者,只是在前方观想智慧尊者;殊胜事续,空性、文字、声、色、手印、标志六尊。三、念诵真如:按照事续六尊的方式观修,即将自己观为誓言尊者,于面前迎请智慧尊者,将自己与智慧尊者视为主仆而成就悉地。在修念诵真如时应当具足三专注。其一专注本基:于自前明观天尊;其二专注内心:于天尊心间观想月轮;其三专注声音:于月轮上观想发声咒串,心专注于此而闭气念诵。四、禅定真如:将自己观为本尊,再于心间观想火焰中央日轮上有咒串,此为火住,是成就四种事业之根本,从中咒串发出自声,此为声住,是成就寂止的根本,观察咒声并于寂止无念中安住,此乃声际解脱,是显现胜观之因。行为:主要行持沐浴、清洁等外在事宜。果位:获得三部金刚持果位。
  第二行续,入门:通过觉性五灌顶来成熟相续。见解:与瑜伽续相同。修持:修有相与无相瑜伽。(有相瑜伽)如《大日如来续》中云:“文字结合字,基中成为基,极收意识中,念诵十万遍。”其中第一个文字是指观想胜义菩提心空性与彼之现分世俗菩提心月轮,第二个文字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观想所诵咒语的自声,第一个基是指自己观为誓言尊者,第二个基是指自前观想智慧尊者,之后以兄弟、朋友的方式成就悉地,这是有相瑜伽。观察蕴等诸法而了达无生空性为趋入,现前无念本体为安住,从中对一切未证悟的众生生起大悲心即是起坐,以趋入、安住、起坐三者而观胜义菩提心,这是无相瑜伽。行为:与事续相同。果位:通过如是修行获得四部金刚持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