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请购QQ:774952713    唐卡请购电话:13109771200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2)


《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中,法慧菩萨曾对善财童子开示发菩提心所具有的不可思议功德。善财童子于文殊菩萨跟前发起菩提心之后,文殊菩萨为其授记:你将来必需参访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最后,当你朝弥勒菩萨的处所方向看去,将会看到与毗卢遮那佛相同的宫殿,当你来到弥勒菩萨跟前,你将会亲见弥勒菩萨往昔所行诸如布施头、手、身体等各种菩萨行,而生起真实的菩提心。善财童子遵循文殊菩萨的授记,逐次参访善知识,向每位善知识学习一种菩萨行,直至来到弥勒菩萨跟前,方生起真实的菩提心。
  菩提心是成就圆满佛果的种子,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即使是声闻乘亦因听闻佛陀的教法而证得涅槃寂静,而佛陀乃是由菩萨修持而来,菩萨则是众生发起菩提心而入于菩萨道,故菩提心为一切佛法的根本。月称菩萨于“入中论”中尝云:“行者应礼敬新月,而非礼敬满月。因为满月是由新月所成;当吾人以药王树的果实治愈病苦时,须了解药王树是由幼苗长成,对于幼苗应更加细心照顾。”
  菩提心是众生长养一切善法的良田,是带给众生一切利益与安乐的根源,犹如承载世间的大地,亦如能去除一切贫困的财宝天王,众生由于心续中累积了深厚的烦恼与业障,欲趣入善法的修持,显得极为困难,故众生真正的贫困,乃是对于善法的缺乏。菩提心是菩萨的守护者,如同呵护爱子的慈父,菩萨由于发起菩提心而成为佛子,若其菩提心衰减,即不名为菩萨。菩提心是圆满众生一切心愿的如意宝。
  佛经中记载:善男子,虽然我们已经讲述了许多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但菩提心真正的功德利益,却是超越语言文字所能形容,善男子,你们对于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应当生起强烈的希求心。故行者应殷重修持菩提心,只要能生起菩提心,无论资质如何驽钝,甚至投生为畜生,均能获致如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寂天菩萨于《入菩萨行论》中曾云:“犹于乌云夜,剎那耀闪电,如是因佛力,世萌修福意。”吾人微不足道的善行,在充满业障与烦恼的心续中,犹如微弱的星光难以照亮乌云密布的夜空,惟有如闪电般耀眼的菩提心,方能破除乌云,净除心续中的烦恼与业障。
  佛经中尝云:过去数劫的诸佛,聚集讨论能净除心续中所有的烦恼业障、成就一切善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根源,获致的结论为:舍菩提心之外,别无他途!众生欲去除一切的痛苦,获致究竟的安乐,唯有依靠菩提心,亦唯有生起菩提心方能克服所有的困难。此因行者欲证得佛果,唯有依靠菩提心,修持能迅速成佛的密法,亦必须以菩提心为基础。
  显密教法皆须以菩提心作为修持的中心与基础,然而,密乘(金刚乘)行者须生起较显教(波罗密多乘)更为强烈的菩提心。密乘行者若无菩提心,纵能生起本尊观、观想坛城,然亦与游客前来大殿参观、礼佛无异;纵能修持气脉、明点,亦与对着皮球打气无异,没有任何意义!往昔于藏地,曾有一位修习无上瑜伽“喜金刚”密续的行者,由于仅生起出离心而未能生起菩提心,最后,仅证得小乘的果位。
  密乘行者未生起菩提心,尚能获得小乘的果位,而未产生极大的过患,实属幸运!密乘行者若仅以自利的动机,修持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未能生起利他的菩提心,容易产生种种过患。
《入菩萨行论》曾云:“欲除三有苦,及除众不安,欲享福乐者,恒莫舍觉心(菩提心)。”行者欲去除轮回中所有的不安与痛苦,欲受用暂时与究竟的安乐,除了依止菩提心之外,别无他途可循,此为菩提心所能圆满的无量功德。
  又云:“生死狱中囚,若生菩提心,即刻名佛子,人天应礼敬。”即使行者仍于生死轮回中流转,尚未获得解脱,但只要能剎那生起菩提心,即超越于人天之上,入于菩萨(佛子)之列,而为人天所应礼敬。六座上师本尊瑜伽修持法中,关于修持菩提心的偈颂亦曾提及:“如今我生有果利,善得人身之利益,今日生于佛种姓即是菩萨佛之子。
  今后我当尽自力,发起随顺种姓业,于此无过净种中,不作玷污如是行。”如同转轮圣王喜获麟儿,由于王政已有子嗣作为继承人,内心感到无比欢喜!一旦行者起菩提心,入于佛子之列,诸佛亦十分欣喜,此因诸佛在世间的利他菩提事业,须由菩萨作为代表,故行者生起菩提心,诸佛立即知悉,且感到极为欣喜!
  今日我有此机会讲授菩提心,是非常值得庆幸之事,诸位能来此听闻菩提心,亦为十分殊胜之事,能于心续中植下菩提心的习气。然而,仅止于听闻菩提心并不足够,行者尚需不断思惟与观修菩提心。
  吾人于轮回中流转不止的原因,即在于强烈的“爱我执”,只知贪爱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希求与感受,因而不断造作各种恶业,将自己系缚于轮回大海之中。此生,吾人有幸能获得暇满难得的人身,且能值遇佛陀的教法,特别是显密双修的金刚乘教法,应当运用此生难得的机缘,戮力对治“爱我执”,若未能把握此一机缘,一旦失去即难以复得,至为愚昧与可惜!
  声闻、缘觉圣众仅希求自己能从轮回中解脱,纵然彼等已证得涅槃寂静,亦无甚伟大之处,其原因在于彼等仅求自利,而未能利他。导师释迦牟尼佛能证得具足一切种智的圆满佛果,其原因在于佛陀所思所念,皆以利他为动机,丝毫不为自利,且能不断的修持与增长,此种只求利他的菩提心,正是佛陀的伟大之处。
  佛陀的二位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虽已证得阿罗汉果位,具有能安住于涅槃寂静之中,长达数劫的定力,然而,佛陀并未曾向其礼敬,而佛陀却愿向诸位菩萨顶礼,由此可知,菩萨的功德远胜于罗汉圣众的功德。
  佛经中如是记载:礼敬菩萨即等同于礼敬三世十方诸佛菩萨,而礼敬诸佛,则不等同于礼敬三世十方所有的诸佛菩萨。其原因在于,若吾人自果树的幼苗长出开始,即加以细心照料,待幼苗长成大树,结出櫐櫐的果实之后,即可说所有的果实均曾受吾人的照料;反之,若吾人仅照料果实,则所照顾的对象亦仅限于果实,而无法及于幼苗乃至果树。
  复次,佛经中亦如是记载:当菩萨坐于没有马匹牵引的车上,受用色、声、香、味、触等五妙欲时,此时,若为佛陀所见,佛陀愿意将马车的缰绳,置于颈上,亲自为菩萨牵引车子。佛陀如此礼敬菩萨,乃是由于菩萨能生起菩提心,历经累劫修持各种难行难忍的菩萨行,去除众生的痛苦,使众生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终将证得圆满佛果,是故,佛陀对菩萨十分珍视与礼敬。
  所有的菩萨最初示现于世间的形象,亦与凡夫无异,为何后来却能成就如文殊菩萨一般,具足相好庄严等无量功德呢?其差别在于菩萨能生起菩提心,广行各种菩萨行,故能具足如是殊胜的功德与庄严。噶当派的祖师亦曾如是开示:行者虽能持咒、修法,然而,却未能于心续中生起证量,其根源在于行者对菩提心未能用心观修与体悟,未能生起真实的菩提心。
  阿底峡尊者当时在印度,已是通晓内外五明、显密教法的大成就者,然而,为了能亲近金洲大师(菩提心七重因果修持法的传承祖师)修学菩提心,尊者甘冒生命的危险,搭船渡海至现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以十余年的时间,追随大师修学菩提心,虽然大师对于空性的见解,属于有相唯识而非中观,但尊者仍将大师奉为他最尊敬的师长,其原因即在于尊者所获得菩提心的教授是由大师而来。由此可知,尊者极为珍视菩提心。具足如此伟大成就的尊者尚且如此,吾人更应努力观修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