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请购QQ:774952713    唐卡请购电话:13109771200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宗喀巴大师于圣道三要中,曾云:“出离若无净发心,执持修习终不成。无上正觉圆满因,智者当发菩提心。”行者思惟此生能获得暇满人身,是极为殊胜难得且具足极大义利,然而死亡却随时可能降临,故此生的执着与贪求不具有任何的意义,行者至少须生起希求获得来世利益的出离心。
  行者复深入思惟,来世纵能往生人天善趣,却依然无法摆脱善业与恶业的流转,故应惕励自己生起能从轮回中解脱的坚定出离心。然而,行者若仅止于生起出离心,则仅能使自己一人从轮回中解脱,如此,将无法尽除一切过患,遑论成就广大究竟的圆满与功德,故行者应进而生起能成就一切圆满与功德的菩提心。
  出离心为小乘佛教修持的重点,行者若欲具足修持大乘教法之因,入于大乘佛教之门,除需生起出离心之外,尚需生起以慈心与悲心为基础的菩提心,若行者未能生起菩提心,纵然拥有强大的禅定力与神通力,依然无法入于大乘之门。唯有修持菩提心,方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且具足能力度化一切有情众生,将其安置于究竟的安乐之中。
  小乘的声闻、缘觉(独觉)圣众,已然证悟空性,甚至能安住于三摩地禅定之中,长达数劫的时间。然而,诸声闻、缘觉圣众无法成佛的原因,即在于其未能生起菩提心。
  行者于修持共下士道与中士道之后,应视三界如火宅,坚切地希求自己能从轮回中解脱。进入上士道的修习之后,行者应观待三界中一切的有情众生,皆同处于火宅之中,承受着无数痛苦的煎熬,故应戮力协助一切有情众生,皆能从轮回无边的痛苦中解脱。
  例如,自己与父母、兄弟、姊妹同为一家人,若仅关心自己的安乐,弃家人于不顾,此实为可耻的行为。吾人既与一切有情同处于三界之中,自不应坐视有情众生继续于轮回中沉沦受苦,而须救度一切有情众生皆能自轮回中解脱。
  小乘行者由生起出离心,进而修持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终能摆脱烦恼的纠缠,从而证得涅槃寂静。然而,即使已证得涅槃,对于自利而言,亦仅能断除烦恼障,而未能断除所知障,无法现证法身。由于未能现证法身,因而无法圆满一切功德,故仅能获致少分自利,自利尚且未能圆满,遑论利他。
  复因小乘行者耽于涅槃寂静之乐,犹如服食迷幻药或吸毒,使自己生起短暂安乐幻觉,待药力消退,方能清醒的人一般,欲再生起利他的菩提心,极为困难,必须由佛陀赐予加持,使其出于涅槃寂静,并经由佛语或佛身的放光加持,使其生起菩提心,入于大乘之门。《法华经》中,即记载了佛陀劝请罗汉圣众,发起菩提心,入于大乘菩提道的开示。
  此外,于《宝性论》中,亦记载佛陀曾如是劝请罗汉圣众:你们当下所止息的涅槃寂静,并非是你们所认知的究竟涅槃,唯有方便与智慧双运修持,方能了知法性的真实义,入于大乘之门。若就成就佛果的时间先后而言,最初即能发心利他的大乘行者,虽然发心之后,未能精进修持,而使菩提心衰减,甚至因违犯戒律、造作恶业,使自己堕入三恶道之中,但由于罗汉圣众安住于涅槃寂静之中的时间,长达数劫,故大乘行者于业报受尽,自恶趣中出离之后,继续发起菩提心,修持大乘菩提道,其成就佛果的时间,仍较罗汉圣众为先。
  且由于涅槃寂静的境界已没有任何的痛苦(苦苦、坏苦、行苦),罗汉圣众欲生起慈悲心,极为困难,纵然能经由佛陀劝请入于大乘菩提道,但其修持大乘道的过程,仍然充满了各种障碍。华严经中,记载了目犍连尊者曾对佛陀如是启白:佛陀所开示的大乘道,极为殊胜,吾等愿意忍受各种的困难与痛苦,努力修持大乘道。
  尊者如是启白,即说明了罗汉圣众安住于涅槃寂静的安乐之中,时间长达数劫,由于不复有任何的苦受,难以生起慈悲心。反观初发心修持的修行人,由于生活中仍然时常感受到许多的痛苦,对于慈悲心的生起,远较罗汉圣众容易许多。是故,行者于修行之始,须谨慎抉择,不应入于仅求一己解脱的小乘道,而应生起利他的菩提心,入于大乘之门,以能圆满自利与利他的佛果,作为自己修行的目标。
  或许会有人质疑,既然罗汉圣众欲再发心入于大乘道,是如此地困难,为何佛陀不直接开示大乘道呢?此一疑问,佛经之中,以譬喻说明:例如,有一个孩童(有情众生),于着火的房屋之中(三界如火宅)非常高兴地玩着心爱的玩具(众生所贪着的荣华富贵),在屋外的大人(佛陀),欲劝他赶快逃出屋外,然而,由于孩童丝毫未察觉房屋已经着火,仍然继续玩着玩具,不理会大人的劝告,此时,大人必须善巧地告诉他:“屋外有更好的玩具(涅槃寂静),赶快到外面来。”待他走出屋外,再引导他至真正的目的地。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记载:菩提心是成就自他一切善好的根源,亦为去除一切衰损的良药,任何一位士夫均能趣入修持,无论亲见、听闻、忆念、接触菩提心,皆能利益其它有情众生,而吾人的利益,亦在利益其它有情众生的过程中圆满,故菩提心是最善巧的方便。
  噶当派的祖师格西“博德瓦”曾以毒物、食物、药物三种物品,比喻三士道修行的内容。当一位身罹重病的病患,接受医生的诊治,医生首先给予毒物(呕吐药或泻药),使其服食之后,能将身体中所有的毒素排出;其次给予各种适合的食物,以滋养身体;最后,给予药物(无死甘露),使其完全恢复健康。
  毒物比喻思惟暇满人身难得、死无常、三恶道苦,使行者厌离对此生安乐的贪着,诚心发露忏悔,将往昔造作的恶业,完全予以净除;食物比喻思惟轮回的过患,使行者断除对来世的贪着,修持各种善行,得以往生人天善趣,长养各种善果;药物比喻执持菩提心,将一切事物转化为无死甘露,使自他一切有情皆能成就无死、圆满的佛果。是故,行者不应只希求自己能证得涅槃寂静,而应努力修持利他的菩提心,终究证得自利利他的圆满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