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卡收藏 > “非遗”唐卡:何以价值百万?

“非遗”唐卡:何以价值百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藏族唐卡”曾经在面临制卡颜料工艺差点失传的境地之后,现在又何以重新焕发青春,不管是钱景还是前景都看好呢?

“唐卡艺术家的钱袋鼓了,徒弟多了,腰杆也挺了,收入许多也超过白领了。”近日,《“吉祥哈达”西藏大型文化艺术展》在上海展览,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才旦多吉如是表示。陕西省内唯一的喇嘛庙——西安广仁寺的住持仁钦上师昨日对记者表示,一些大师级唐卡艺术家或者高僧制作的极品唐卡价格甚至达到上百万。
曾经

颜料工艺差点失传

在藏区,走过寺院或集市,一幅幅悬挂着的精美唐卡,总是最能吸引游客的目光。
据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人士介绍,唐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它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绘制用料十分讲究、独特。”才旦多吉介绍说,由于唐卡颜料的制作工艺复杂,且历来是师徒(父子)相承,有的甚至一脉单传,维系力量孱弱。自古以来,绘画和制料分属不同行当,唐卡画师需去工匠那里购买颜料。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老一辈工匠的离世,后继乏人,颜料制作日渐式微,许多唐卡画师曾遭遇无颜料作画的境地。

探因

唐卡何以如此珍贵

据了解,绘制唐卡的颜料是从矿物、植物和纯金、纯银中提取加工而成的,有的唐卡甚至还用各类珠宝研成粉末绘制。这些特殊颜料绘制出的唐卡经历千百年仍然色泽鲜艳,栩栩如生。由于使用珍稀的彩石矿和金银等贵金属,一幅唐卡成本可达数万元。“颜料只能是唐卡珍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唐卡工艺的复杂和精致。”龙桑表示。龙桑是藏族唐卡三大流派之一门唐画派的代表画家,以绘制佛像闻名。
据龙桑介绍,唐卡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以彩绘唐卡为例,绘制一幅好的唐卡一般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传统的彩绘唐卡使用羊皮作画,以木架为框,将处理过的羊皮绷在木框上,用自制的炭条在羊皮上起稿,再用研磨成细粉的彩色矿物颜料描绘上色,用白、黄、红、蓝、绿、紫、青、黑、金标准色相互调配,最后形成的色彩可达百余种之多。每张上乘的唐卡,还要用纯金研磨的金粉勾勒神佛、莲座,乃至法器的轮廓。
仁钦上师告诉记者,极品唐卡,就是一些一流唐卡画师、高僧穷一生之力也只能画出三四幅。真正的唐卡,不是用机器就能画出来的,它需要艺术家用心,靠两只手一点一点地完成。

现状

收藏家趋之若鹜

作为陕西省内唯一的喇嘛庙,西安广仁寺的法物流通处就有兼售唐卡。而近一段时间来,唐卡已经成了法物流通处最好卖的物品。

法物流通处的负责人李居士介绍说,绘画唐卡藏语称止唐,一般是在布上画的,也有在绢上画的。用颜色区别的有彩色唐卡、黑底描金的黑唐卡、朱砂底描金的红唐卡和金底上用朱砂描绘的金唐卡等;用材料区别的由各种绸缎剪贴的堆绣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刺绣唐卡、掐丝唐卡等。此外还有用珍珠串缀而成的唐卡、在皮革上绘制的唐卡等。在广仁寺出售的唐卡,一般都是从西藏、青海等地购买回来的。“随着西藏、青海唐卡传统艺术的重新崛起,媒体的大量报道,加上唐卡本身具备的收藏价值,在西安,收藏唐卡的人越来越多。”李居士告诉记者,前几年,法物流通处就出售唐卡。但更多是提供给修密宗的居士带回供奉。而现在,随着唐卡知名度的提高,许多人都来购买唐卡。

在广仁寺的法物流通处,记者发现,这里出售的唐卡价格从几千到上万不等。“普通唐卡师绘制的唐卡价格一般在5000元以内,一些比较有名气的艺术家绘制的唐卡价格都在8000元以上。至于名家、高僧的作品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不过,这些作品大都可遇而不可求。收藏家对于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趋之若鹜。”仁钦上师表示。

传承

“要我学”成“我要学”

2006年,“唐卡”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奥运会期间,“格萨尔千幅唐卡展”在北京成功举办……

才旦多吉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大学艺术系著名画家丹巴热丹组织师生,到民间搜集了颜料制作工艺,并广为传授。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保护藏族艺术品,同时也鼓励民间的唐卡画师积极参与展览以及市场交流,增加经济收入,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活富足了,画师们才能更安心地创作出精品。
30多年前,一流唐卡画家的主业也是种田或放牧,绘制唐卡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逢年过节受邀作画,报酬往往只是招待一顿饭菜。于是,除了少数苦苦支撑的画师以及寺庙内的僧人外,学唐卡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据了解,龙桑的座下目前就有十多名徒弟,他们来自西藏各地。“这在以前很难想象。”龙桑认为,除了经济收入有保障外,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从事与唐卡有关的工作。“看到日本、印度、尼泊尔等地的艺术家千里迢迢地赶来西藏购买,甚至留在当地拜师学艺,唐卡艺术家能不得到尊重吗?”才旦多吉表示。

人物特写

仁钦的欢喜与担忧

在广仁寺观音殿背后的墙上,挂着两幅大型唐卡,一幅名《香巴拉图》,一幅名《六道轮回图》。另外一幅大型唐卡《四瑞和睦图》则挂在护法金刚殿的侧墙上。

“这三幅图是我约了青海铜仁县一名画唐卡最出名的活佛绘制的,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到了2006年,这三幅画才回到广仁寺进行供奉。”仁钦上师自豪的语气里又带着浓浓的虔诚。

仁钦上师从小在寺庙里长大。对于美丽又神秘的唐卡,仁钦上师从小就很喜欢。由于种种原因,仁钦上师并没有走上绘制唐卡的路,但由于信仰、供奉的力量,他收藏了不少唐卡。在仁钦上师的住处,墙壁上挂着各种品种、风格的唐卡,色彩鲜艳,煞是漂亮。有一些唐卡,则被仁钦上师用玻璃框框了起来:“因为它们是外蒙古的一个活佛送给我的,都是明朝时期的,特别珍贵。”

面对唐卡现在的欣欣向荣,仁钦上师说,他是既欢喜又担忧。欢喜的是西藏传统手艺得到发展,唐卡艺术家的收入在提高,唐卡为越来越多人所知,唐卡可以不像其他许多“非遗”,为濒临失传而烦恼;担忧的是,由于唐卡的“走红”,其商业价值也被充分挖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做工粗糙、价格低廉的假唐卡。

“那些假唐卡,要么是批量印刷出来的,要么没有使用天然的颜料,要么是机器打底再辅以人工……真正的唐卡是精品,是纯手工的,是藏族人民智慧的象征之一。一旦假唐卡泛滥,我很担心刚刚冒尖的唐卡将再次陷入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政府和唐卡艺术家们的注意。”仁钦上师郑重地说道。
唐卡,“非遗”的榜样

说到“非遗”,大家想到更多的关于某某“非遗”濒临失传或者某某“非遗”传承人生活困难,寻求政府帮助,又或者某某政府给予某某“非遗”传承人一年多少补贴的消息。

毋庸置疑,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都弥足珍贵。怎么拯救那些项目,国家、政府、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但有些政府或者个人为某个项目申请了“非遗”,更多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我们有几个 “非遗”,我们为申请“非遗”付出了努力。可在怎么让这个“非遗”真正传承下去上,承诺却多过行动。当然,也有那么些人很“清高”:我们是传统艺术,我们不能到市场上去沾染“铜臭”。

或许,有人会说唐卡的市场化,让藏族这个传统工艺很“铜臭”。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从事唐卡的艺术家收入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因此来学唐卡的人也多了。
“非遗”的传承,首先应该是活下去。都活不下去了,还怎样谈“传承”。仅靠政府一年几千块的补贴,真能活下去?我想不然。那么此时,唐卡就成了“非遗”的榜样。



用户留言
  我有一唐卡,是祖传得
15101...  发表于  2018-05-31 23:13:18
  我有一唐卡是明代的,很破旧请问怎样来保护它。现在还是卷着的。
15978...  发表于  2018-05-14 15:21:15
  我的藏品是描金唐卡
15010...  发表于  2018-04-13 16: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