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般若之光 > 菩提道精华要义(一)

菩提道精华要义(一)

《菩提道精华要义》是菩提道次第修持内容的重点概括。从宗喀巴大师到后来的历代大师,一直都在研习菩提道次,最后把道次第精华归纳、提炼成三士道“八观”、“三行”和“三取舍”。

  “三士菩提道次”就是三个层次的人,即下士、中士、上士修行的道路。
  下士指的是追求世间幸福的人、为了得到人身的人。又分三种:下士中的下士,没有长远人生目标,活一天算一天,只顾眼前的世间幸福;下士中的中士,追求来世的幸福;下士中的上士,把获得人身作为成佛利众的必要条件。
  中士是指行善戒恶、追求解脱的人,他们看到了世间的苦,求出世解脱轮回之苦。中士分两种:中下士只求自己脱离世间的苦难,以声闻、缘觉罗汉为终极目标;中上士则把出世解脱心看做是成佛的先决条件。
  上士是指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来修行的人,修行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和自己一样的在轮回中受苦的众生都获得安乐。

  “菩提”就是觉悟、成佛的意思,“菩提道”就是成佛的道路、成佛的方法。
  修行人首先得有一个目标,是为了今生和来世的幸福,还是为了自己解脱,或者是为了众生解脱。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就是“道”,比如若打算到北京去,得先知道该走哪条道,是乘车走还是坐飞机去。
  “道”有三种,也叫“三乘”。“乘”就是运载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若用坐小汽车来喻“小乘”;那“大乘”就等于是坐火车,可以同时乘坐几百人、上千人。大乘又有显乘和密乘(金刚乘)之分。显乘是一般根基可修的法,就像火车,是一般人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运行速度比较慢,成佛须经三个无量劫才能达成。而金刚乘就像飞机,火车要走几天的路程,它只用几小时就可成办。
  “三乘”佛法有两种解释:一是小乘,包括声闻乘和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又分显乘和密乘(金刚乘)。另外一种分法是下士道修的人天乘;小乘;大乘。
  菩提道次的“次”就是程序,就像上楼梯的台阶一样,得一步一步上去,有个先后的次序、深浅的顺序。修行必须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有的人好高骛远,不按程序来修,连到飞机场的汽车都没有找到,就想要乘飞机。比如学生上学,是先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然后再进大学读本科、硕士研究生,最后才读博士。这就是次第,要达到后面的高度必须打好前面的基础,小学数学都不会的人能听得懂高等数学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先后次序,时针是从早上的零点到晚上的十二点,一点点按照顺序来走的,不可能从一点钟直接跳到八点钟。很多人多年修行不得要领,根本错误就在于不明次第,非常糊涂。

  “三士菩提道次”是三藏四续经义的概括、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要义,是修证无上菩提道的不二法门、必经之路。
  “三藏”指经藏、论藏和律藏。经藏包括佛所说的各种各样的显宗经典;论藏是历代佛学大师所著的佛教哲学理论、因明学等书;律藏就是戒律,即佛教的法规。“四续”,是佛所说的四部密法的经典。密法按照高低的层次分为四部,由下而上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佛教显宗和密宗的经典概括起来就是三藏和四续。
  “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八万四千众生的心态所讲的法门,像医生看病一样,有八万四千种病就开了八万四千种药方。佛陀应机说法,根据弟子的不同心理素质方便引度。条条道路通罗马,法门虽多,最终的归宿都是要进入佛道。八万四千法的精华要义概括起来就是三士道,三士道是修证无上菩提的唯一通道、不二法门,欲成佛除此别无它径。

  显宗单修三士道,可证无上果;密宗以三士道为先行法,修筑二种菩提心根基,然后进入无上密道,速证佛果。
  如果单修密宗,是成不了佛的,因为没有基础,这是宗喀巴大师在《密宗道次第论》里所讲。密宗快速成就是要有基础的,必须在显宗三士道的基础上才能成佛。显宗好比地基,佛的万丈高楼,要靠好的根基。楼有多高,地基就要相应打多深;基础不好,大楼盖起来后也会倒塌的。所以,宗喀巴大师说:法的殊胜不如人的殊胜。密宗是有一生成佛的法,但具备修法根基的人很少。显宗的修行是基础,应把基础打好;否则,光学密,无法成就。
  拉卜楞寺著名的大师喜绕嘉措曾在《密集金刚的生圆次第》里讲到:不知道的人说我们黄教没有密法,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如果真正修证的话,我们有六个月可以成佛的法。所以,一生集中力量来修,不要说即身成佛,时轮的成佛法一般是三至四年,密集金刚法六个月就可以成佛。这是最短的期限,再没有比这个更短的时间了。就是没有这样修行的人,人的根基达不到相应的层次。有的人说别的教派宣称是七天可以成佛,这是不可信的,我没见过经中有说七天成佛的。

  三士菩提道是修证无上菩提道的三个必经阶段,并非上中下三种根器的相应之道,故称下士道为“与下士共行道”;称中士道为“与中士共行道”;称上士道为“不共行道”。
  如三人同行,下士走完下士道就到达目的地;中上二士同行走完中士道;上士单独进入不共道,走完最后一段历程,达到无上断悟境界,以全知全能投入利众事业。
  修上士道的人也要和下士一起走过下士道,也即修共下士道。因为修行的人首先需要有一个具缘人身,如果今生今世没修好,来世转到三恶趣,如何修行?没有人天福报就无法修行,成不了菩萨、度不了众。要完成利众的事业,不能转世净土,当然更不能去天堂,必须要具备优越的人身。所以,修上士道的人也必须首先按照下士道修人天福报的条件来修,争取连续获得来世的人身。
  修大乘的人不会追求小乘的果,也就是说不会追求小乘的涅槃,但也必须经过小乘的道路,即中士共行道。中士道主要是修厌离心,认识到世间轮回的苦,真正产生一种从轮回中解脱的思想。如果没有出离心,把这个轮回世间看得太好,不愿意离开,就根本成不了佛,度不了众生。
  上士道上没有下士,也没有小乘人,只有大乘人才能进入,所以叫不共行道。
  上士道最后的“无上断悟境界”指的是什么?
  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佛性就像是粮食的种子、树的种子,是每一个众生的成佛因素或说基因或说种子。由于种子上面染上了很多坏的东西,即烦恼障,才造成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受苦。成佛的时候,必须把烦恼、所知的障碍全部断掉。“断”,就是从根上拔除,彻底清理干净。“证”就是断后产生的许多相应的慈悲与智慧的功德,有此功德,佛性才会圆满。“无上断悟境界”指的就是佛的断证功德。
  成了佛就不会像小乘那样不转世,什么事情也不干,自己享受快乐。佛不是这样的,只要六道中还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佛就不会终止他的事业。佛的事业就是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成佛不是最终目标,只是一种手段,目标是让自己无始以来的母亲都成佛。所以,成佛了以后就将“以全知全能投入利众事业”。

  “三士菩提道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八观、三行、三取舍。
  这是菩提道次第重点,掌握了这个就等于读懂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把握了它的主线。

  1、三士道八观:
  下士道:具缘人身难得观,人身无常观,恶道苦重观,善恶业报观;
  中士道:世间过患观,解脱利益观;
  上士道:行愿菩提心观,真理菩提心观。

  “观”是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指思想认识或者自己的见解。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