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般若之光 > 藏传佛教疑问120题(五)

藏传佛教疑问120题(五)

41、有人说:“藏传佛教格西学位是化钱买来的,不是靠学习成绩取得的。”(见《西藏佛教·密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9月)这种说法对吗?

这是深抱偏见,有意诬蔑藏传佛教的胡说八道。藏传佛教授予格西学位的大寺院,不仅仅是拉萨三大寺,还有甘、川、滇和内蒙古、蒙古等不下数百座寺院。虽然攻读格西学位的具体年限有长有短,有的十三四年,有的十六七年。但攻读的科目都一样,要读完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论等五部大论,经过答辩考试,方能取得拉然巴、多然巴、嘎居等相应的格西学位,佛教这个清净园地,在过去还从没有听说过有走后门、拉关系,以钱买学位这样的歪风邪气,若看一看藏传佛教史上成百上千的著名格西的著作和传记,所谓“以钱买格西学位”这类谎言说会不攻自破。

42、学佛的人多拜佛,广求学问,是不是违犯戒律?

佛教中没有只能皈依一师,学习一法,不能多拜师、广求法这样的“戒律”。佛是具有遍知一切智慧的觉者,佛教是教人们修养善德,多学知识,开发智慧,求得遍知,以利众生的圣教。历史上的高僧大德都是拜师广求学问的典范。如藏传佛教后弘期复兴大师阿底峡尊者拜佛153位,宗喀巴大师也有30多位上师。试想,一个不拜有识之师,孤陋寡闻,只会念几卷经,念几条咒语的庸僧、相僧,能成为遍知一切的佛吗?诚如萨迦班智达说的:“倘若不学成遍知,因果之说其非妄?”

43、有人说:“藏传佛教活佛的地位是靠花钱买来的。”(见《西藏佛教·密宗》)这种说法对吗?

这纯属胡说。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始于噶玛让雄多吉(公元1284-1339),后来各教派中陆续产生了转世活佛,至本世纪50-60年代蒙藏地区已有大小活佛数千个。
每个活佛的第一世都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有学问,有声望,对建寺、传法、授徒有突出贡献的高僧学者,如一世班禅克珠杰,一世达赖更登珠,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一世嘉木样阿旺宗追,一世项唐根登彭措,一世热振阿旺却丹,一世吉尊丹巴达罗那他等等都是藏传佛教中的第一流大学者。

这类大德高德,或建立了寺院,或主持寺院建教传法有功,或有很多弟子,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圆寂后,生前建立或主持的寺院和亲传弟子、教区群众要求转世,请求有声望的大德高僧预示有无转世,转生的生辰八字、区域方位、住地山水和父母特征等等。根据预示的方位、特征、年龄段,进行寻访登记,然后将登记到的儿童名单,装进面团,或写在竹签上,经过摇面团或摇签筛选认定,有的还要考验灵童认识前世遗物和验证身体特征等取得信众的认可,然后进行正式坐床仪式。如元朝国师噶玛拔希临终时接受乌见巴等大弟子的请求,表示乘愿再来,并预示了转世的地点。噶玛拔希去世一年后在预示的地点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五岁时自称是噶玛巴,经过乌见巴考察,确认为噶玛拔希转世,这就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个转世活佛。又如,十六世噶玛巴去世时留了一首预言诗。后来根据预言诗中暗示的方向、山水特征、降生时的特异征兆等,寻访认定了十七世噶玛巴。在这种严格的转世认定制度下,以钱买取灵童资格的徇私舞弊行为是很难得逞的。至于佛位的高低也不是金钱决定的,是每个活佛各自弘教的贡献,宗教中担任的教主、法座、堪布职位,朝廷加封的国师大喇嘛等名分高低决定的。数千个活佛转世系统的历史资料和各个活佛的各世传记都是有力的证明。一切强加的诬蔑不实之词,都歪曲不了历史事实。

44、有人说:“藏传佛教寺院是靠钱求学的,没有钱的人学不了法,只能当苦工。”(见《西藏佛教·密宗》)情况是这样吗?

这是歪曲藏传佛教学制的宣传,没有比这种说法更可笑的。在藏传传教的历史上有过许多赴印度、尼泊尔寻访高僧、献金求法的事例,但并不是那些高僧贪财卖法,而是为了显示密法的珍贵和引起世人对黄金换取的密法的重视。但在藏传佛教寺院里,对学生从不收费,学僧拜见上师的见面礼,也只是一条哈达。进入各寺院闻思学院的学生的老师,根据学僧的水平,都由寺院安排,不能自己选择。学院外的传法灌顶师,可以自己选择,但并不要花钱。有些社会地位高、供养多的上师,不但不收学僧的供养,反而拿出供养钱,资助学僧求学。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是靠钱求学,类似宗喀巴、一世嘉木样、米拉日巴等靠行乞求学的千千万万僧人永远也登不上大善知识和大成就师的宝座。要想了解藏传佛教寺院的学制和学僧求学情况,就要查阅各大寺院的历史文献和活佛名僧的传记,不能相信这类别有用心的歪曲和宣传。

45、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

佛教处世为人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善,一是智慧。善德的核心是利他心,即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快乐让给别人,别人的痛苦自己承受,视别人的乐为自己的乐,视别人的苦为自己的苦,发菩提心,为别人创造快乐,以慈悲心对待别人,以平等心尊重别人,以忍心忍让别人,宽容别人等等。佛门智慧的核心就是制服自己以自私为根源的爱恨、喜怒、自尊心、自私心、虚荣心等感情,发挥理智的作用。在家庭和人际关系上若出现矛盾,学佛的人首先应该从自身找根源。在法护大师的《剑轮修心法》中有这样一颂,应常记心中:
“放下追求一已之乐的冲动,
给予他人更多的欢乐,
即使众叛亲离,
也要责备自私,承担责任。”

46、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学佛的人做任何事也不能违背佛法要求的处世为人原则,即佛门道德原则。大乘佛教追求的善德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利乐众生着想,为众生的利益做无私的奉献。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能违背利众的原则,要有为社会和一切众生无私做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所从事的职业,处处以美德饰身,事事以智慧抉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些都是佛法所提倡的做事原则。

47、佛教徒可以经商吗?

佛教徒可以经商。而且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许多经商的在家弟子。但佛教弟子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佛门做人的道德原则,社会公德,要遵纪守法,要讲公平合理,不能坑害群众,危害社会,凡经商都是为了谋生和营利,没有营利不会经商。但佛教徒在营利方面要把握一个道义上法律上允许的合理合法的尺度,否则就会变成恶业,招来恶报。

48、信仰佛教的人必须要念经拜佛吗?

真正的信仰是思想上的信仰,即意识形态信仰,而不是表面形式。因而说:“上智修心,中智修身,下智修口。”所谓“上智修心”,就是指思想意识的修养。佛和魔,凡人和佛菩萨的根本界线是“心”,即思想意识,不是外形、表面。而且这外形表面,可以伪装,不能当作信与不信的标志。真正的佛指的是慈悲、智慧等思想境界,不是有形的东西。八万四千法,显密与禅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去染还净”。即清除思想上的烦恼污染,显现本净佛心。“中智修身”,就是指守持清规戒律,修习身德、言德、戒恶行善。“下智修口”,是指念经、诵佛号咒语。但这并不是说念经没有功德或者不需要念经,而只是说明三种修法的不同层次和适应对象。即使是念经、念咒也有个高层次的念法和低层次的念法。高层次的念经是口念经文,心思经义,以求思想行为和经义相合;低层次的念经只是念经文,不想经义。高层次的念咒是心观口念,一心不乱;低层次的念咒是心不在焉,只是心念而已。

49、念佛必须要吃素吗?

佛教是以慈悲为本,禁止杀生的宗教,从道理和禁戒的角度上说,不应该吃众生的肉,应该吃素。不但修显宗的人应该吃素,修下三部密,特别是修观音、度母法的,按续部禁戒藏传佛教也要求吃素。有人也许会说,藏传佛教为什么不禁止吃肉?这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藏族大部份聚集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气候寒冷的青藏和康藏高原上,它的生存需要食物中的足够的热量。

二、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以“乳酪为饮,畜肉为粮”的从事畜牧业的民族,长期以来以畜肉和乳酪为主要食品。这种特殊环境和畜牧业生产决定了藏族的饮食结构。人首先需要生存,然后才能信仰。所以在藏传佛教中要求吃素是很难办到的。

三、佛律中并没有完全禁止吃肉,而允许吃“三净肉”,“三净”就是眼净、耳净、心净。“眼净”是没有亲眼看到杀牲的情景;“耳净”是没有听到宰杀的情况;“心净”是心中没有杀牲吃肉的念头,也没有为专供自己食用而所杀的嫌疑。

四、无上密中需要酒肉供品,有将五肉化为甘露的加持法,并不禁止吃肉。有此种种原因,藏传佛教中只要求部分吃素。但从佛教教义上讲,应该吃素,不应该吃肉。

50、俗家弟子和还俗的僧人能穿袈裟吗?

穿三衣、剃须发、起法号是受戒僧人的标志。因此,佛陀三衣,只有戒行清净的僧人才有资格穿,没有受戒的俗人和只受过居士五戒、八戒的男女居士,以及破了戒的沙弥、比丘都没有资格穿佛陀的圣洁的三衣。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中有家室的修行者只穿白色的袈裟,不允许穿红黄二色袈裟。汉地在家居士,穿红黄袈裟是违律行为,因为红黄袈裟是戒体清净、不沾男女之事的象征。现在有些人乱穿僧衣,就像小偷穿警察服装一样,是一种亵渎神圣的行为。有些骗子穿僧衣,就是为了冒充僧人,进行诈骗行为,是严重的违律行为。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