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卡解说 > 唐卡中的智慧空行母坛城

唐卡中的智慧空行母坛城

坛城来自梵文曼陀罗(mandala),意思有圆、多边形、联系、连接等意,也有“获得本质”的含义,用来指获得佛陀那样的无上正等觉,藏语称作"吉廓,dkyil-hkhor"。曼陀罗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见证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
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后来演变出现的绘制在布匹、皮革等上面的唐卡坛城,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密教修行者在上师的指导下面对唐卡上描绘的本尊和坛城进行冥想实修,以其达到 “身、语、意” 与唐卡中心所绘制的本尊达到相应一致的修行目的。

图中的唐卡是尼泊尔唐卡中的一副,是比较典型的十五世纪西藏萨加派俄尔寺的画风和布局:画面中心部分是带有四个大门的宫殿,四个大门朝向宇宙的四个角,每个大门的两侧是弧形的从鱼龙嘴中伸出的带有叶状鳞片的舌拱,它们代表着交叉金刚杵末端的“股”。十字金刚杵的“轴”交叉在宫殿的中心,这里代表着本副唐卡描述的本尊所在的洁净无垢的仙境,端坐在中心狮子座上的是本副唐卡所描绘的本尊---智慧空行母。

金刚萨埵是金刚乘密教中无上的本尊,金刚萨埵的教令法身(愤怒身)是金刚橛(Jnanadaka?,橛金刚、普巴金刚、藏:普巴多杰,是宁玛派和萨加派崇奉的重要本尊),而他的女性形象就是智慧空行母。三头六臂的智慧空行母端坐坛城宫殿中心,手持的是斩除、阻止、净化诸多诱惑的各种法器。围绕在四周八个方向的是空行母助手,通往宫殿中心的四个大门内侧分别有守护神看守着。

宫殿的外围依次向外分别是莲花、金刚、火焰,最外圈则有代表着印度八处最神圣的火葬场所组成。密宗修行者要通过努力穿越这四道关卡才能接近宫殿的入口。(当唐卡绘制的是愤怒像的本尊时,这最外一圈是不应该画在唐卡上面的,对于面对愤怒尊进行修行的实修者来说,墓地、火葬场这样的场所不但不是关卡,反而是非常灵验的修行所在,所以不会绘制起不到考验实修者信心毅力的这一圈。)

智慧空行母唐卡画面中墓葬圈外的四角,在布满葡萄藤的纹路中,绘制的是舞动的空行母、愤怒像女神和喇嘛,用来象征身、语、意。画面上方绘制了众多的修行见证者:位于中间的是萨加派的教主----萨迦班智达,六位噶举派传承的上师在他左侧,而右侧是六位噶当派传承的上师。画面下方的最左侧是一位坐在供奉台边上的喇嘛,供奉台的右侧分别绘制了一些财神、护法神、空行母的形象。

智慧空行母坛城唐卡
智慧空行母是金刚萨埵的愤怒像女身形象,三面六臂,位于画面坛城内宫殿的中央,周边是8位空行母及4位守护门神,环绕宫殿的是莲花、金刚、火焰、墓葬地四重关卡,以智慧空行母为本尊的修法者在根本上师的指导下,面对唐卡冥想修行,越过四重关卡、门神,最终与本尊身、语、意相应,合为一体。画面的上下方分别是显密界诸佛、菩萨、金刚等。该风格的藏传密教唐卡最早出现在十四晚期、十五世纪萨迦派的俄尔寺,原作者都是来自尼泊尔的画师。本副作品严格按照密教仪轨绘制,布局、设色、碾金工艺无懈可击,作者同样是尼泊尔技艺超群的画师,耗时近三年方完成。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