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卡解说 > 法称论师唐卡解说

法称论师唐卡解说

法称论师约在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左右出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自小通达世间各种学问。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皈依了佛门,并师从陈那论师弟子自在军学习《集量论》。法称论师极其聪颖,据说听第一次的时候即“见与师齐”,第二次听即超过自在军而达到陈那的知识水平,第三次听的时候,已然“见超前贤”,发现了陈那论师观点中的纰漏。

因为舅舅是著名外道的“数论派师”,尊者为了精通外道的一切内传秘诀,因而经过一番化妆,充当舅妈的奴仆,想尽办法讨舅妈欢喜,他要求舅妈和丈夫行房时趁机问他宗教的要点,并在舅妈脚上绑一条长绳,并叮咛说:“请你记住,当我拉动绳索时,你就问“为什么”。”就这样,外道宗义的要点和难处,法称论师全都通晓。于是尊者通知各方人士,请来辩论,但大部分的外道师纷纷逃避到外地去,前来辩论者也均被教理击败,最后全都安入佛门中出家修行了。

尊者作颂说道:“设我法称所说教,纵日没落诸人士,均以沉睡或昏死,则诸非法(指外道)应声倒。”其他人也对尊者颂曰:“一切作赞诸人士,亦赞尊者善声量,称得破敌尽已空,皆服唯有法称师,于彼座前恭敬礼。”

当时花繁国王问左右官员:“当今智者为何人?”大官答言:“具智慧者为陈那,诗雄中出善撰者,百花盛开王具富,尊胜诸方奉法称。”因此国王立即迎请他,并作他的大护法。法称论师除了著作非常盛名的释量论以外,尚有七部品类:一、量决定论。二、正理一滴品类论。三、因论一谛品类论。四、观相属论。五、观相论释。六、论议正理品类论。七、成他相续论。据说这些论著在当时的各大寺院和佛学院传阅,然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或许其中也有些能懂之人,但由于心生忌妒,故意贬抑,说是有过失不完具的论著,并将此论系在狗尾巴上。阿奢黎法称论师知道此情形后说:“我的论著将如狗般遍行于诸大都会的大街小巷中,亦从而兴盛起来。”尊者在他另一部著作“量释注初品疏”篇首写道:“大部分人士都相应庸俗之善,那是由于没有智力抉择,如此不仅得不到各经论密意,更由于内心忌妒的垢染变成瞋恨。而我所造的这些论著,无非都是长期对经论熏习而成,发出欢喜心造论罢了!”

  后来,法称论师著作了著名的《因明七论》。准确、详尽地解释了陈那论师的因明观点。《因明七论》有三个根本论和四个支分论,三个根本的论典即《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四个支分论典即《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这因明七论,是学习因明最权威的著作,尤其是《释量论》,作为必学五部大论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备受推崇和重视。

  法称论师虽然完成了这《因明七论》的创作,但在当时并不十分受欢迎,因为这些论著义理深奥,言辞生涩,即使当时的很多大学者,也难窥其堂奥。所以法称论师在论典最后不无伤感地说道:“即使是有学问的智者,也不明了我著作的精髓,最终这深奥的精义只能归还我自己,就像所有的河流终究汇入大海,我在因明当中所讲的智慧也全部融入了自己。”

  在古印度有一个传统,就是当有学者著作问世的时候,如果各方学者认为文义俱佳,会将著作置于象背,游走四方以称颂。但若大家都不认可,则将其著作拴在狗尾,以示讥讽和嘲笑。法称的因明著作,由于无人能懂,自然遭到了拴狗尾的厄运,以至书页散落各处。法称论师不但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说:“正如这只狗四处飞跑一样,我的著作也将在全世界散播开来。”

  虽然法称论师的著作艰涩难懂,但却极其重要。不禁阐释了因明辩论的理路,同时开显了佛教理论的建立。在《释量论·成量品》中,以因明正理,成立有业果相续和成佛的可能,并详论佛陀现证四谛的各种相状,以及很明白的显示出解脱和得到一切智的途径。就是说这部法称的因明著作,具备有修道次第的意义。宗喀巴大师正是通达此点后,对法称及其因明著作产生了极大的信心,尊为无比的前贤智者。

  法称论师自己注解了第一品后,责令弟子天王慧注解剩下的三品。但天王慧两次的注释都因未得论著精髓而被法称论师付之水火,当呈上第三次注释的时候,法称无奈地说:注释了三次,也只是粗通文字而已,看来我的著作真是曲高和寡,我也不抱有能利益他人的幻想了,但我生性喜爱追求幽深的真理,透过这本书得以宿愿已偿。

令人欣慰的是,法称的著作及思想,虽然没有传入汉地,但在藏地,通过萨迦班智达、宗喀巴等大师的开显,却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他们解释法称因明的著作,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中传讲研习,特别到一世嘉木样大师的时候,在继承原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了这门学科,使得法称思想的精髓,在藏传佛教中得到了巅峰的展现。

以上菩萨有介绍过的中观祖师--龙树、提婆(圣天),唯识祖师--无著、世亲(天亲),因明祖师--陈那及此期的法称菩萨,合称为南阎浮提六庄严。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