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请购QQ:774952713    唐卡请购电话:13109771200 
当前位置:中国唐卡网 > 藏传佛教 > 颂赞 > 赞颂 >

《文殊胜德云海赞》(2)

第三章
至尊文殊师利赞辞文殊欢喜供云中意功德赞。
红珊瑚与黄金混合色, 色美真知明见一切事,
智慧之王众生之依怙, 怙主请您赐予大智慧。
沉醉物执昏迷不醒分辨是非智灯灭,
恨毒烦恼鼻管为器毁坏一切善德林,
俗事钩索牵引其心追逐名利之母象,
放逸林中随意奔走难驯心志如雄象。
受持正念绳索缚其足, 理性正见作为驯象钩,
将其引入亿万圣菩萨, 所称赞的真理缘起道。
为此孜孜不倦苦用功, 无量劫年反复行修持,
运用如幻金刚禅利器, 荡平边见山丘不留痕。
再次陈设无上供云海, 供奉无量数佛生喜悦,
清净喉咙发出梵天声, 异口同声所说胜教义。
消除世事百病甘露食, 长期食用经历极难行,
佛子伟大行程至终点, 行道智慧体力旺盛时,
一切贪执永远难折服, 摧破倒错诸惑无阻碍,
一切禅定之中禅定王 , 具有金刚之称三昧耶,
您已获得现证用其力, 犹如幻变外境诸景象。
真切如梦现明意识心, 一切感受俱如虚空境。
故如毁坏根茎之树木, 您已铲除一切执着因。
因此有生之年救主您, 怎会脱离法性身境界。
虽然救主您住法性空境刹那不动摇,
一切事物显现眼前犹如观看镜中影,
如象空中彩虹各色一一分明不混淆,
善知您的知见之中一刹那间全显现。
施舍结果富饶非贫穷, 吝啬结果是贫非富饶。
此类因缘真理您全知, 因此您是宣说真理王。
无始以来轮回诸众生, 善恶业报来龙与去脉,
对其一一明了无差错, 因此您的口中无虚语。
处于贪爱心志向嗔恨, 与此相反之类众心情,
均能明察因此您所做, 没有一件与众无益事。
十八界的性能分类等, 一切对您没有未知数,
因此您在度化众生时, 掌握时机无过无不及。
飘浮世海之众信根等, 诸根锐钝分别及无根,
明察无误因此您对于, 说法方便对机极善巧。
人天道与终极之乐道, 恶道等处进出之途径,
对其了若指掌因此上, 您是众生贤良善知识。
禅定无色等至狮奋迅, 逾越等等一切三昧耶,
出入定之方法俱通达, 因此到达等至海彼岸。
无始世中相互为亲友, 自他生平经历诸事绩,
刹那之间回忆极明了, 您能明察前事众因缘。
何人何时何地要往生, 善恶因缘造化事如何,
往生何道结局全知晓, 您能准确预见未来事。
何为漏尽息烦涅槃境, 由此能使漏尽八圣道,
对此获得无障现观眼, 因此您是真正救世者。
如此知处非处业果如何志趣与界别,
根之优劣道之趋向烦恼觉悟等宿命,
生死漏尽等至之类智力通达无障碍,
没有一事超出您的智力所及之范围。
流转世间之众无始来, 为了利己损害其他众,
对此费尽心计苦追求, 误入歧途劳累结苦果。
有的虽然不损害他人, 为了自己日夜不停止,
勤奋努力修持解脱道, 也是背离正道不明智。
故您选择诸佛唯一道, 救护一切众生如慈母,
英勇佛子上阵之坚甲, 慈悲善道长期去修行。
虽在梦中也不愿受苦, 追求幸福快乐不知足,
对此众生心情都一样, 无视他人苦乐是大错。
具仁慈者您悟此道理, 坚持自他平等菩提心,
自始至终修持不松懈, 一切众生放在您心中。
贪爱自乐正道之路障, 助人为乐一切功德源,
因您自他利害相交换, 持之以恒视众如自己。
如此慈悲母亲所养育, 体能发育完美薄伽梵,
虽已种种功德修圆满, 怎会向往寂灭涅槃乐?
犹如大鹏飞翔在天空, 不住空中也不落在地,
赞颂不住世寂意功德, 愿我不离妙音悲智心。
破除空有二边之正见, 视众如爱子的大悲心,
但愿立可生在我心中, 将众有情引入无上乘。
闻法义语不忘记忆力, 所问能答能言善辩才,
求得速成对于法财食, 贫穷之众开设法盛宴。
对于种种心理与需求, 虽无分别各个能满足,
愿以文殊奇妙意功德, 使我完美犹如中秋月。
十方世界无量佛祖异口同声常称赞,
功德美誉遍布三界号称文殊师利尊,
一颗诚心略颂其德其名称为云海赞,
奉诵此赞但愿获得文殊入心妙成就。

译后记
  《文殊功德云海赞》是宗喀巴大师所作四大著名赞诗之一,以其内容深广,文辞优美而著称。
  南海观音代表佛的大慈悲,五台文殊代表佛的大智慧,而热爱一切有情众生的大慈悲和洞察万物真理的大智慧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两大精神内核。
世人敬仰观音是敬仰观音所代表的大慈大悲精神,敬仰文殊是敬仰文殊所代表的通达无碍智慧。
  悲智二圣的胜地——普陀、五台二山,均在中国境内,这是中国人的殊胜造化。
  信仰大乘佛教,就是追求观音,文殊二圣所代表的思想精神境界,学佛修行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获得大慈悲和大智慧,因此,朝拜普陀,五台是我平生一愿,此前已完成了朝拜普陀之愿,这此有机会朝拜文殊胜地,感到非常高兴。
朝拜佛教胜地,不是游山玩水,是寻求一种净化思想,升化情趣的一种精神收获。
  前贤朝圣,恒常作赞,一般人诵赞,以表崇敬之情。我也想作赞,自知无法超越宗大师《云海赞》的水平,故在去五台山前夕,为了不懂藏文的广大朝圣者也能唱诵这篇文殊胜赞,与智慧之佛王,结殊胜因缘,特地译为汉文。
  在译文中保持原文文句的字数句式,风格韵味,是翻译中的一大难事。
  唱诵之文,犹如歌词,句子长短都要符合曲调的格式,为了在唱诵中保持原调原味,在翻译这篇赞辞时以“文义并重,神形兼顾”的原则,尽量保持了原文句子的长短格式和韵味,这在诗歌体的翻译上也是个新的尝试,其难度之大,非亲手翻译无法理解。
  如果这篇译文能对有缘众生起到某些有益的作用,就算我对诸佛之父,智慧之王的一点微薄供养吧。

多 识于公元2004年7月22日译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