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请购QQ:774952713    唐卡请购电话:13109771200 
当前位置:中国唐卡网 > 藏传佛教 > 热点 > 杂文 >

政治宗教与性别象征

  目前我们对台湾战前出家女性的研究刚刚起步,江灿腾首先提出从斋姑转变到比丘尼的说法,但是对斋姑的研究则付之阙如。西文著作中对斋姑的研究较多,Marjorie Tropley 对广东、新加坡地区的先天道斋姑的调查是经典之作,近来亦有叶汉明、吴凤仪等人继续研究广东的斋姑,虽然彼此切入的角度不同。

  Tropley 提出妙善传说对于女性投入斋姑生活的启发,构成拒婚与不落家习俗的信仰背景;叶汉明则从乡镇的宗教系统,探讨祖先崇拜的祭祀与斋姑信仰的关系;而吴凤仪分析女儿屋与斋堂内的女性生活仪式,对斋姑的观音信仰以及没落提供很好的说明。叶振辉抢救其祖父母所居的高雄宝华堂被强行拆毁时﹐对其文物、谱系、建筑、法器留下相当完整的记录。其数据亦显示观音信仰为此斋堂成员重要的信仰。这些研究都点出观音信仰是凝聚斋姑宗教身分和团体认同的重要意识基础,但是对佛教尼众和斋姑的关系则点到为止。

  Andrea P. Sankar对于香港斋堂妇女的研究,则指出佛教寺院与斋堂都收容有所谓的斋姑,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栖息的寺院斋堂议定生活条件,作为养老送终的归宿,宗教归属的认定对她们并不构成问题。Sankar在香港庵堂的研究亦显示,斋姑们甚至会推出代表出家剃度为尼,然后集资建立佛堂,共渡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