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卡鉴赏 > 辨识唐卡的风格与流派之-佛之慈悲

辨识唐卡的风格与流派之-佛之慈悲

佛之慈悲
从佛陀头像看画派差异

勉唐画派(形成于15世纪)、嘎玛嘎赤画派(形成于16世纪)、勉萨画派(形成于17世纪)。这三大画派不仅传承有序,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且均在当代西藏唐卡画坛影响巨大。本期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大画派进行分析,并讨论不同特点背后的历史渊源。

佛陀头像是唐卡学徒们学习的第一课,既是造型的基础,也是不同画派间差异最明显的特征。

按序派别依次为:嘎玛嘎赤 勉唐 勉萨
眼睛
眼如弓形。目广清净,洞彻分明。眼相修广,如青莲华。眼睫上下,齐整稠密。其中:眼睛最细小、单眼皮且眼角上扬的是嘎玛嘎赤派;大眼睛、双眼皮且眼角低垂的是勉唐派;大眼睛、双眼皮且眼角上扬的是勉萨派。
眉毛及白毫
眉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常放光明。双眉修长,黑泽细软。双眉高朗,犹如半月。其中:眉毛较高(画在量度线上方半指距离的位置,与耳朵高度齐平)的是嘎玛嘎赤,眉毛较低(刚好画在量度线的位置,比耳朵矮半指)的是勉唐派;眉毛较高(画在量度线上方半指距离的位置,比耳朵高半指)的是勉萨派。


按序派别依次为:嘎玛嘎赤 勉唐 勉萨
鼻子
鼻高修直,两窍不现。其中:鼻梁较平、鼻尖与鼻翼几乎相齐平(鼻尖画在度量线下方1指位置)、鼻孔隐略可见的是嘎玛嘎赤画派;高鼻梁、鼻翼结构清晰、鼻孔细小可见、鼻尖突出(鼻尖画在度量线下方1.5指位置)的是勉唐派;宽鼻翼、塌鼻梁、不见鼻孔(鼻翼刚好画在度量线的位置,鼻尖画在度量线下方半指位置)的是勉萨派


按序派别依次为:嘎玛嘎赤 勉唐 勉萨

口不太宽、大小合度、唇如果色,映光微红其中:嘴唇最小、尤如樱桃小口、人中比较小的是嘎玛嘎赤画派;嘴唇最丰满、下唇比上唇厚、人中比较大的是勉唐画派;嘴角上翘、上下嘴唇都较薄、人中最小的是勉萨派。

按序派别依次为:嘎玛嘎赤 勉唐 勉萨

脸为芝麻形。面轮修广,净如满月。额广圆满。
其中:脸偏圆、面部最大(双颊轮廓画在量度线之外半指、下巴画在量度线之下半指,额头画在量度线之上半指)的是嘎玛嘎赤画派;脸略椭圆(双颊紧贴量度线,下巴紧贴量度线,额头画在量度线之上1指)的是勉唐派;脸略呈方形(双颊紧贴量度线,下巴画在量度线之下四分之一指处,额头画在量度线之上四分之一指处)的是勉萨派。

按序派别依次为:嘎玛嘎赤 勉唐 勉萨
耳朵
耳厚修长,轮埵成就。两耳相好,绮丽齐平。其中:耳轮上方高出度量线半指(与眉毛齐平),耳垂较宽、较长(画在度量线之下1指处),耳内纹路较写实的是嘎玛嘎赤画派;耳轮上方高出度量线半指(比眉毛高半指),耳垂较窄、较短(画在在度量线之下四分之一指处),耳内纹路相对简单的是勉唐画派;耳轮上方紧贴度量线(比眉毛低半指),耳垂较宽并稍向外倾斜,耳垂最短(紧贴度量线),耳内纹路较写实的是勉萨画派。

按序派别依次为:嘎玛嘎赤 勉唐 勉萨
宝顶 顶髻 发际
顶上有肉,高起如髻其中:顶髻呈椭圆形,发际线最中央呈W型的是嘎赤派;顶髻呈圆形,发际线最中央呈♥心型的是勉唐派和勉萨派。
最基本的造像量度单位

1协才是造像自身脸的高度、手的长度、莲座的高度。1索莫是造像自身手指的宽度。1协才=12索莫(指)。 释迦牟尼佛头部的量度:横:中线两边的脸宽各6指,耳宽各2指。纵:从顶线至上而下分别是:宝顶2指,顶髻4指,发厚4指,发际至眉线4指,眉线至眼上线1指,眼宽1指,眼至鼻下线为2指,鼻下线至下颌为4指。

按序派别依次为:嘎玛嘎赤 勉唐 勉萨
整体
现在再来看整体印象(面部神态和表情)总的说来,嘎玛嘎赤画派最大的特征是眼睛和嘴巴都很细小,该派画师认为要表现出佛陀以慈悲之心在俯视众生,还有画师认为是受了汉地工笔仕女画的影响;勉唐画派最突出的特点是大眼高鼻丰唇,该派画师们认为这比较忠实于佛陀出生于古印度的历史事实;勉萨画派最突出的特点是鼻子,该派画师认为静善相类佛的鼻子不能露出鼻孔。

参考文献:丹巴绕旦:《西藏绘画》,阿旺晋美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刘冬梅:“造像之美:法度与实践——从西藏唐卡画师的艺术实践看藏传佛教造像的美学观,载于《中国藏学》2013年第3期。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