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卡知识 > 唐卡的绘制与裱制装磺

唐卡的绘制与裱制装磺

(一)唐卡的绘制

首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本,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画框上的画布绷紧,用结实的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hang——Sgrom)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画布又厚又硬颜料容易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这时候把好多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把画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后,就着手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非常淡的胶水作为“底色”(stsa——gdan),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画布时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混有石灰的浆糊,等两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子之类的平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接下来便是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其中有边线(mtha,——thig)、中心垂直线(tshangs——thig)、两条对角线(zur——thig),用炭笔画出所画的佛像的草图“白画”(skya——ris)之后,用毛笔蘸墨勾成墨线(墨线勾勒稿叫“墨画”snag——ris),勾墨之后再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再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衣服,最后画佛身。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把上面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的图案叫“金画”gser——ris),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金色来勾边,叫“金线”(gser——bead)。末了将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最后再画眼睛。

绘画的程序根据艺术家个人的经验也可能有所变化,不是固定的死板的教条,以上所说的是最普通的绘画程序。

画面上围绕佛像留出的空白还要画上景物(Yul——snang)或其他由四原质(即佛教所说的地、水、风四原质——译注)组成的无生命的物体,还可以画上人们乐见的众生有情。不过这里所说的仅是人们的口传,要画的具体装饰景物见下文。

各国各地区的绘画中,传统的绘画装饰景物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其中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装饰风格直接影响了西藏艺术。

例如,印度绘画中所用的饰景通常是舒适华贵的房屋,菩提树,各种作供品用的鲜花,各种吉祥物,还有一个珠宝项链。

内地的绘画见到的都是表现繁荣昌盛的象征物,装饰精美的长袍和衣服,精雕细刻的座椅,还有一些诙谐幽默的场面。

“卡切”(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的绘画饰景有水生动物、湖泊、池塘和森林,还有药用植物、香烛等。

尼泊尔的艺术家一般描绘彩虹、云彩,用珍贵的宝石装饰的树,各种颜色的家禽和鸟。

西藏的艺术家描绘岩石、雪山、草原风光,缀满流苏的华盖,嬉戏的野兽。

当然并没有规定上面例举的饰景都必须出现在一幅画里,也没有规定不许艺术家吸收其他民族的装饰图案。

所绘佛像的衣着和装饰图案的构图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画家艺术家所从师的美术流派,他对这个流派技法的纯熟也许是最值得考虑的条件。绘画的时间、艺术家自己的能力,以及画家雇主的要求等等都可能影响构图和画面装饰。

除了用水色(指用水调和的颜料,如同现在用的水粉、水彩等——译注)画的唐卡外,还有另外三种类型的唐卡:金唐、朱红唐、黑唐。这三种唐卡的名字来自于唐卡空白背景所填的颜色名称。举例来说,金唐的背景全是金色,朱红唐的背景全是用朱砂,黑唐则都用黑色,以上三种唐卡所用颜料都掺有石灰和胶水,轮廓线必须用与底色对比度鲜明的色彩绘制。如金唐,它的基本色调是金色,就用朱砂画轮廓线,朱红唐和黑唐的基本色调是朱红和黑色,就用金色画轮廓线。假如没有金色,黑唐的轮廓线可以用朱砂来画。

在一幅金唐中通常只有嘴、眼睛、指甲、毛发等处使用其他色彩,在朱红唐和黑唐中,使用水彩(chu——tshon)的地方与金唐有所不同。在唐卡用墨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焦麦水,这样画面光洁平坦,用时在画面上涂上浓淡相宜的焦麦水经自然风干后即成。

一般可在木板印制的佛像上涂上水色。如要把它做成水色唐卡,在佛像轮廓由木板印出后,艺术家便要对画面进行一次细致的处理,用炭笔把木板印的轮廓线勾勒一遍使之清晰醒目,再按我们上面说的办法制成唐卡。

绘制唐卡的调色方法的指导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加深某种单色,例如要深朱砂色,只不过是往调色碗里多加点朱砂。

绘制唐卡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就不—一例举了。

(二)唐卡的裱制装璜

唐卡绘好之后,要在画面的四边缝裱的丝绢,这缝裱的丝绢叫“贡夏”(gong——gsham)。贡夏可以用各种丝绢制做,其尺寸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贡夏的下幅长度占画面部分的二分之一,这样下幅可以稍长一些;上幅长度占下幅长度的二分之一,或者说占画面部分的四分之一;侧幅宽度是上幅长度的二分之一。比如,一个唐卡画面宽40厘米,高60厘米,下幅长度就是30厘米,上幅长度是15厘米,侧幅宽7.5厘米。

此外,有很多的唐卡在画面的四条边上有两道红或黄色的窄丝带作画面的框边。每道丝带的宽度是侧幅宽度的四分之一。如果和大多数唐卡一样有两道丝带作框边,其宽度是侧幅的一半,如果仅有一道,宽度便是侧幅的四分之一,侧幅的其他四分之三自然是丝绢。

有时也可以在贡夏的下幅中央看到一块绚丽精美的锦缎。这块锦缎可以是任何颜色,任何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横长方形或竖长方形。锦缎位于唐卡下幅中央,占下幅面积的三分之一,叫做“郭嘎”(sgo——bkag)或“托居”(mtnongs——jug)。有时在贡夏上幅中央也有一块锦缎。

唐卡背面的裱衬可以是棉布、丝绢、锦缎等,一般说来,里衬只裱糊唐卡的贡夏部分,不裱糊画面部分,也有些唐卡整个背面都裱上里衬,还有一些唐卡,虽然背面全裱,但裱好之后用揭开画面与衬布之间茬口的办法把画面正对的里衬部分切开三个边,以便能够看到写在唐卡背面边上的文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人们要揭开衬页看背面文字的时候,平常唐卡画面里衬的两个底边都固定在一起。

唐卡前面的两个边最后是红线锁边,必须注意的是在缝裱贡夏之前,画面边要用白线锁好。

用一个叫“唐薪”(thang—shig)或“止衣薪”(sgril—shing)的圆木棒将唐卡的底边卷好并将其撑住。根据唐卡的大小确定唐薪的粗细。一般唐薪的长度与唐卡的宽度基本相同,两端再长出唐卡3厘米,两端都装有用金银或青铜制成的套盖。有了唐薪之后,把唐卡卷起来就方便多了。

在唐卡的顶沿还有一根扁平木条叫“卡薪”(kha—shing)(kha—shing)或“贡薪”(gong—shing)。木条越往两端越细,以致于从截面看就像一个小木楔,把它缝粘在贡夏和里衬之间,长度与唐卡宽度相同,两边不要突出来。

唐卡前面有一幅面盖(zhai——khebs)盖住整个唐卡,通常用丝绢制做面盖(人们认为做面盖最好的一种丝是“勉载”:sman-rise),它的质软,色黄,带有红绿色的斑点,是用红色、黄色、蓝色丝绢条交替缝合而成,或者就用一种颜色的丝条。面盖缝在唐卡的上幅边沿上,在面盖中央还有一丝褶折。有些画有本尊(yidam)、护法神(srung—ma)的唐卡,做面盖丝绢也和上面说的一样有白、黄、蓝、绿色等,不过这各色丝绢条彼此不缝合在一起,都是分开的。沿唐卡上边缀有一排镶有褶边的挂布,下垂约8厘米,用红丝绢制做。

把唐卡宽度分为四份,其中左右两边的四分之一处垂有两条红彩带,每条彩带的宽度等于贡夏侧幅的一半。彩带一直垂到唐卡的底边,彩带末端呈鸟喙形,叫“小鸟嘴”(byi—Phrug—kha)。当面盖放下之后,两条彩带便垂在面盖的外面,并和盖布分开,这样便可以只把面盖向上卷起,让两条彩带直接垂在唐卡画面的前面。在唐卡顶端,两条彩带的中间有一条系住上卷面盖的红绳,待面盖上卷后用这条红绳把它加褶系好。红绳上面还有一条布绳用来挂整幅唐卡,或在唐卡卷装后用布绳把它扎好。

绘制裱装唐卡所需材料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向和订制唐卡顾主的财力。

唐卡使用的颜料应该是柔和纯净的高级颜料,粗劣的一般的颜料只能用来彩绘梁柱、木制神器、床椅、桌椅和其他木制器皿,也可以用来彩画泥塑佛像、绘制壁画。绘制上述物品、图画也要做准备工作,比如画壁画,也要在墙上涂一层胶水以防颜料剥落。

至于把画布固定在木架上使其绷展便于绘制等等就不必说了,不过画布在绘制前一定要进行处理。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