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卡解说 > 十二镇魔寺唐卡解说

十二镇魔寺唐卡解说

早就听说西藏的地形为女魔仰卧之形,藏文史籍中也不乏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十二镇魔寺以镇压女魔四肢关节的记载。但是没有见过女魔的形象。新近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整理罗布林卡文物时,发现两幅《西藏镇魔图》的唐卡,一睹魔女尊容,真乃喜不自性。这两幅反映西藏民间艺术的唐卡,大小一致,内容相同。画面高152.5厘米、宽72厘米。图上的女魔裸体仰卧,双脚微曲,左腿遮住阴部,不致有失观瞻。看来画师的构图巧妙,意境高雅。魔女右臂上举,手腕下垂;左臂上抬,手腕弯过头顶。身上有山有水,脉络清晰,全身各处修建了许多大小寺庙,其中包括传为公元七世纪修建的镇肢、再镇肢等十二镇魔神庙。

传说

关于西藏地形是女魔仰卧之形的传说还要追溯到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吐蕃当时正是佛法初兴之时,它从多方面吸收外来的佛教文化。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先后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分别从本国带来释迦牟尼佛像等佛物进藏就是吐蕃当时接受佛教文化的重要标志。寺庙是安置佛像、传播佛教思想的主要地方,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冶叶倡条无是尼泊尔赤尊公主在宫前修建寺庙不成,于是以重金礼请唐文成公主为其推测建寺地址。据说“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来细推观察,而知道雪域西藏的地形,俨若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而且进一步勘察得知,拉萨卧塘湖即女魔的心血,三山乃魔女的心窍和脉络、绕木齐(小昭寺)为龙神所居,鲁浦(药王山东崖下的查拉鲁浦)为黑恶龙栖息地,达瓦泽独干毒树下是鬼魅及非人所居处,东南的一处地熬,状如大象上阵等等。于是先调理拉萨及其附近的风水,镇住女魔的心血要害,在布达拉宫山上已修建了王宫,镇了女魔的心骨。尼纪赤尊依照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驼山,填平卧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佛像。经过综合治理,使拉萨具足了八吉祥之相。然后着手在卫藏四茹修建镇魔十二寺,以镇女魔四肢关节,普称镇压女魔膨体的十二神庙,据说这是制状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钉。

地理·典故

先在卫藏四茹建四镇边寺:即在约茹女魔的左肩上建昌珠寺。地在今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区。地处雅隆河东岸,据说原为水池,水里有妖魔作怪。藏王松赞干布变化神通,化作大鹏剪除水怪,水塘干涸,在此建昌珠寺今犹存,建筑规模宏大,寺内文物很多,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伍茹女魔的右肩上建噶泽寺,地在今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境秀绒河与马曲河汇合处,马曲河东岸。据刘立千先生考证,这里原有两座古庙 ,一是松赞干布王纪芒萨赤姜所建,属于四镇边大寺之一。一是赤松德赞王时莲花先生大师收伏毒龙令其发誓保护佛法而为之修庙供祀。也有人认为,塘迦是镇边寺庙之一,后宏期为鲁梅所重建。  

在茹拉女魔的左足上建仲巴江寺,仲巴江或译仲巴杰,变译章巴炯,地在今日喀则地区拉孜与彭错林交界处、古属茹拉,今在拉孜县境。位于雅鲁藏布江之东。  

在叶茹女魔的右足上建藏昌寺(仗章寺),地在今日喀则南木林县东南土布加地方的雅鲁藏布江北岸。  

以上为镇肢或镇边四大寺。   

根据勘察,“若尚不能克制‘女魔’,需再修四大重镇神庙”。即在女魔左肘上建洛扎昆廷寺,亦译空厅寺,今名洛扎拉康。地在今山南洛扎县境夏曲河与怒曲河汇合处。其南面接近不丹山。据称,洛扎拉康是一个木顶的朴实且散乱的建筑,后经扩建而宏伟,但依旧保持了其简朴的特点。  

在工布女魔的右肘上建布曲寺,地在今林芝地区林芝县布久区。该寺在铁虎年(1930年)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后奉命修复,然建筑和壁画艺术今非昔比。

在女魔的左膝上建江扎东哲寺,译作顿拉康,地在今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境。

在女魔右膝上降真格杰寺(意为兹云宏善寺)地在今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南部,靠近中尼边界处。  

以上四寺史称镇节或再镇边四寺。   

接着根据推算,又修建四镇翼寺。即在康区女魔左掌心上建隆塘卓玛寺,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邓柯县境。据说是延清弭约(即西夏)工匠建造。   

在女魔右掌心上建朋塘吉曲寺。据刘立千先先生考证,朋塘是不丹中部的地名,吉曲为河流名,从洛扎西部门当户对 出,经过洛扎西南角的麦拉嘎俊山而流入不丹的朋塘。此庙在朋塘的吉曲河畔,故名朋塘吉曲寺。据说是延请吐火罗的匠师兴建。  

在女魔的左足心上建蔡日喜铙卓玛寺,地在今拉达克地区境内,原为西藏辖地。   

在女魔的右足心上建仓巴弄伦寺,地在藏北草原,系延请霍尔工匠建造。

以上史称镇翼四寺,共为十二镇魔寺。   

这些镇魔寺只是镇伏女魔的主要寺庙。为了改变一些恶劣风水,完善八吉祥的征相,在女魔身上还修建了许多小调,佛塔等。例如,藏史载称,为了对治“地水风火” 四大灾害,在东方修建了噶曲、冈曲、林曲三庙;在西方修建谷郎、兴昆二庙;在南方修建了郎卓、林塘二庙;在北方修建格日、巴日二庙等等。

从《西藏镇魔图》上的寺庙位置看,女魔是头东脚西而卧,其心脏在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这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安排是恰当的。其地理范围不仅包括了卫藏四茹,而且部分地超出了现在的区域境界。镇魔图的东边到达四川藏区邓柯,南接不丹,西至拉达克,北边包括羌塘草原。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它与历史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同史实尚有一定的距离。西藏画师根据传说绘成的《西藏镇魔图》也必然与西藏地形图不尽相同。既然要画成魔女的形象,就不可能同地形图完全吻合。所以镇魔图上的寺庙位置仅是示意,不会十分准确,有的甚至有错位的可能。《西藏镇魔图》中的这个罗刹女魔仰卧之地,只是以拉萨为中心的极为有限的一部分地方,无非当代地理概念的西藏全貌。

典故

罗刹魔女,在许多人看来那都是恶鬼的代名词。而且佛书也说:“罗刹是恶鬼之通名也。”罗刹女乃“食人之鬼女也。”佛书所列罗刹女很多,有所谓八大罗刹女、十大罗刹女、七十二罗刹女、五百罗刹女等。都把罗刹女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狰狞可怖,说她们是青面獠牙,血盆大口,是吃人肉;喝人箅的饿鬼。总之,罗刹女是非镇压不可的凶神,不镇伏,西藏没有安宁的日子,然而展开《西藏镇魔图》一看,魔女虽然长着长长的指甲和两颗外突的门牙,但其形象并不那么可怖。相反,魔女画得异常丰满,有脉有肉,似乎血液还在流动。而又带一点曲线之美,虽然说不上什么“绝美妇人”,但也并不让人十分厌恶。当然,谁也说不清罗刹魔女的原形是什么样的。《西藏镇魔图》中的魔女形象,只是凭着画师的灵感想像出来的。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嘛,从严没人见过的事物画出来最像,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画好了,得到人们认可,后人便照样画葫芦。

西藏传说中有两个重要的罗刹女,一个是同西藏人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的岩罗刹,它后来与观音菩萨点化的猕猴相恋结合,繁衍出数百万藏族男女,成为西藏人始祖母,受到人们的东道和景仰。另一个就是养育了西藏人民的罗刹女魔,成为哺育西藏人成长壮大的大地母亲。这两种罗刹女在形象上都是丑恶的魔类,似是而非在心灵上却是人们亲近和崇拜的偶然。所以画师在构思这幅《西藏镇魔图》的时候是颇费匠心的,既要表达魔女的形态,又要迎合人们崇奉的心理状况。看来,这幅清初唐卡的作者通过他精心的设计和娴熟的绘画技法,已经达到了这两者的高度统一和结合,成为一幅思想内容和绘画技法都很完美的绝妙物民间艺术佳作。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